作者:楊子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宋立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
基金項目:清華大學 2021 年文科雙高課題(2021TSGO8202)。
摘要:文章整理了 1993—2023 年發表于英文期刊的室內設計色彩研究學術文獻,關注室內設計色彩定量研究的進展和研究重點。通過系統性文獻綜述方法,對 Wiley、Springer、Web of Science 等英文學術期刊文獻數據庫進行檢索,總結了如今設計學對于室內設計色彩研究多結合心理學、工程學、統計學、計算機學等理工類學科定量研究方法,將理性科學分析與感性藝術設計相結合。當前室內設計色彩定量研究的重點多集中在:室內空間色彩和諧對人們偏好選擇的影響;室內空間色彩對人們行為表現的影響;室內空間色彩對特定人群的影響;環境光色彩對人們生理心理的影響。關鍵詞:室內設計;色彩研究;實驗方法;系統性文獻綜述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楊子媛,宋立民.近三十年室內設計色彩研究進展綜述[J].湖南包裝,2023,38(4):5-9,77 |
1 研究設計與研究現狀
1.1 研究意義與研究問題
色彩在不同室內場所區域的運用能體現空間風格、區分空間功能、提高空間認知度,通過色彩的合理運用可以讓使用者有不同的體驗感。然而,由于使用者具有不同背景、年齡、性別等因素,室內空間色彩帶給個體的作用也具有差異性。自 19 世紀初以來,在藝術設計和建筑等領域,已有許多藝術家和理論家試圖利用公式和理論預測色彩和個體反應之間的關系,其中就有謝弗勒爾(1839)、孟塞爾 (1921) 以及近現代學者 Du、Shen和 Lee 等。如今對于色彩的運用已經從探討色彩的裝飾性和應用潛力擴展到更深層次的意義。通過試驗分析的方法,論證合理的色彩運用是否可影響使用者情緒、幫助設計師生成色彩搭配模型、幫助提高人們的生產效率等。這些成果有助于設計師面對實際項目時,對和諧色彩組合搭配以及特定空間色彩合理搭配所產生的情感需求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對于室內設計的色彩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章通過系統性文獻綜述法對室內空間中的色彩研究發展進行綜述,力求使文獻綜述做到客觀性、標準性和創新性,借助互聯網、多個數據庫和多種檢索與分析,全面而準確地掌握專題研究進展,并得出和檢驗研究結論的標準化文獻研究方法。對1993 年以來依托色彩科學理論在室內設計色彩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1.2 研究樣本搜集及篩選
研究的重點以室內設計中的色彩作為研究對象,結合色彩領域常用的研究方法,針對以英文為寫作語言的學術期刊對室內設計色彩定量實驗及發展情況進行綜述。因此,為了客觀準確地描述“室內設計色彩研究”的進展情況,以“interior color”“interior color design ”“interior space color”“space color”“design color”“interior architecture color”等作為關鍵詞,對 Wiley、Springer Link 和 Web of Science 等國外數據庫中的相關文獻進行檢索,檢索時間范圍限定為 1993—2023 年的學術期刊、會議論文和學位論文,共得到文獻 263 篇。借助系統性文獻綜述法,制定了文獻排除和納入選擇的 5 項標準,通過檢索、篩選、合格和納入 4 個步驟對室內空間色彩研究的英文文獻進行檢索和篩選(表 1)。其中 1—4 條限制了文獻樣本的可及性、可讀性和有效性,從而提升樣本的精確程度;5—6 條限制了文獻樣本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過程,使篩選結果更加切合研究的主題。

根據具體研究的問題對這些文獻進一步的篩選,文章篩選標準通過 Prisma 篩選流程,共獲得 263 篇文獻,其中 Wiley 數據庫獲得 136 篇,Springer Link 獲得 75 篇,Web of Science 和 Google Scholar 補充獲得 52 篇。首先排除多數據庫之間下載的重復文獻共 65 篇;對文章的不可及性和不可讀性文章進行排除,其中包括未能獲得全文或文章以非英文語言發表共 30 篇;通過文獻摘要對研究對象和研究問題進行篩選,對非室內空間、非色彩研究的文獻進行排除共 86 篇;篩選室內設計色彩定量研究,將沒有涉及確切實驗研究方法或定性研究的文獻排除共 42 篇;最終共有 40 篇文獻納入文獻綜述中。從文獻的時間跨度所呈現的趨勢來看,40 篇文章發表于1993—2023 年,其中 45%(18 篇)的文章發表在 2020—2023 年,發表文獻的數量也呈上升趨勢。由此可以推斷,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日漸注意到色彩變化對日常生活的重要影響,室內色彩研究的形跡與日俱增。從文獻發表的期刊分布來看,發表于色彩專題類期刊、會議的文章共 20 篇,設計類期刊共 7 篇,理工類共 7 篇,心理類及教育類共 5 篇。其中發表數量最多的期刊是《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共 19 篇,這些文章均通過定量實驗、參照實驗等方法對研究問題進行論證。其次為《Journal of Interior Design》共 4 篇,其收錄的文章包括室內色彩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同時也包括對于色彩教育的實踐總結。從作者發表單位的分布特征來看,共有來自 14 個國家地區的科研機構和院校,其中中國共 12 篇,研究成果多發表在理工類、計算機方面的學術會議中;美國、英國共 14 篇,其中 7 篇發表在色彩專題類期刊中;韓國、土耳其等各 5 篇,來自其他國家地區共 4 篇。
2 室內設計色彩定量研究方法
色彩的定量研究在英、美國家起步較早,常用心理物理學試驗方法,其中包括問卷調查法、開放式訪談、對照試驗法、實地調研分析、自我報告測量法等方式對研究問題進行定量分析。在檢索到的文獻中,Kwallek 等通過對照組試驗關注室內色彩對于員工工作效率和情緒的影響,并進行定量評價。實驗者通過試驗結果生成回歸模型,以辦公室配色方案作為自變量,情緒狀態和工作效率作為因變量,針對色彩搭配方案對受試者影響的關聯度進行分析。Xiao 等提出房間色貌的研究模型,評價了房間大小顏色外觀的心理物理學研究方法,被試者將每個房間的顏色與其對應的大小尺寸色卡聯系起來,同時將光源預測、顏色外觀模型(CIECAM02)和尺寸效應修正相結合,推導出預測房間顏色外觀的方法。Günes 等使用自我報告測量法,調查受試者對客廳里紅色、綠色、藍色和灰色的情緒反應。Yildirim 等使用單向方差分析(ANOVA),檢驗室內設計特征的差異對參與者在客廳環境中感知的影響,使用多變量方差分析(MANOVA)技術檢驗自變量對參與者感知的影響,以比較方差分析中方差的顯著性均值。室內空間的色彩搭配更偏向于主觀感受和個人偏好,通過心理學試驗和數據定量分析可以更加針對性地對特定問題進行解釋,使論證更有說服力。
早期試驗由于受科技發展水平限制,調研和試驗方法常借助人力,通過線下實地調研、設置真實可控的試驗空間場景等方式獲得研究問題的試驗數據。而這種方式在近年的學術研究中逐漸被數字視覺、模擬或虛擬環境等方式所代替,實地調研等傳統低效獲取數據方式也被認為是科學研究中很少被采用的方法。基于計算機的調查大多將二維平面圖像作為視覺評估環境的通用技術。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利用 2D 數字圖像來評估室內的顏色也產生局限性。2014 年前后,得益于智能手機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VR 技術被快速普及和應用在各個領域中,結合虛擬現實場景的實驗案例也逐漸在學界廣泛應用。當 360°VR 室內空間與傳統照片進行比較時,VR 室內空間可以更好地為參與者提供沉浸式的視覺體驗,可以有效幫助參與者做出判斷,通過沉浸式虛擬環境 (IVEs),大多數被試者都認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作者認為 IVEs 在室內色彩研究方面具有潛力,可以輔助克服傳統色彩研究工具的局限性。不過 VR 技術應用的優勢并不是在所有試驗中都顯著,例如對色彩偏好的實驗結果,VR 室內空間與傳統照片為媒介的試驗結果差異性不大。
從近 5 年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學者利用深度學習、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使試驗樣本的數量呈現量級變化。Weiss等利用機器深度學習對互聯網抓取的 67.2 萬張室內圖片及3D 模型中室內家具風格(圖 1)的相似性進行學習并形成數據庫。Park等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和網絡分析,提取了來自互聯網約1.4萬份室內空間圖像數據,并對其物體色彩特征和色彩使用關系進行分析。Mathew 等借助人工智能手段,通過全球自動化系統探討照明對室內色彩的影響。

圖 1 使用深度神經網絡學習 3D 家具模型風格。
2005—2020 年,中國學者在國外期刊上發表的會議期刊論文也多以定性研究為主,例如 Kuang 等對室內色彩設計適應原則進行了詳細闡述;Bai 對室內設計中色彩元素的人性化設計應用問題展開討論。但由于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文章雖羅列出室內色彩理論分析,但并沒有更加深入研究和探討。同時這些文章的問題意識及批判性略有欠缺,使文章的引導價值略有不足。自 2020 年起,中國定量研究的成果在國外期刊中發表數量呈上升之勢,在檢索范圍內的文章中,1993—2020 年有 5 篇定量研究文章,而 2020 年后僅 3 年時間就有 7 篇定量研究成果來自中國。其中有學者利用計算機虛擬技術及先進的 VR 設備,建立更真實的虛擬現實空間;利用互聯網資源,對社交網絡元數據進行爬取,獲得以萬為數量級的海量數據;通過計算機算法構建深度神經網絡,經過訓練神經網絡提取并計算室內色彩的風格。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跨學科研究態勢日漸興起,其研究內容也在逐漸滲入色彩科學和藝術設計的研究中。
3 室內設計色彩定量研究重點
合理的室內色彩搭配方案對人們的心理變化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調節人們對空間的視覺感受、調節空間的視覺溫度和視覺尺度。通過文獻內容分析發現,對于室內設計色彩定量研究的重點總結為以下 4 個方面:① 室內空間色彩和諧對人們偏好選擇的影響;② 室內空間色彩對人們行為表現的影響;③ 室內空間色彩對特定人群的影響;④ 環境光色彩對人們生理心理的影響。
3.1 室內空間色彩和諧對人們偏好選擇的影響
篩選后的40篇文獻中,其中15篇(37.5%)討論了室內空間中色彩和諧與色彩偏好的問題。色彩和諧是室內設計過程中重要的考慮因素,活力的配色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空間質量和使用率,工作場所和辦公室中有吸引力的色彩對人們有積極正向的作用,各種研究證明和諧的色彩組合是有客觀規律的。相比之下,色彩偏好具有個體差異性且更具動態性,對于色彩偏好的選擇是由每個人的性別、年齡、文化等因素所塑造的。
Yildirim 等評估了房間內部的不同顏色是否真的能喚起不同的情緒。人們通常認為,冷色和無色系的顏色能喚起平靜、平和的情緒,而研究結果表明,想象空間本身的空間特征只會影響參與者在“快樂”和“生動”方面的反應。Odabaşioğlu 等提出在室內空間的色彩組合中,普遍的色彩和諧模式取決于顏色面積的比例,從 12 色相輪上的等邊三角形(紅-藍-黃、綠-紫-橙)得到和諧三色組合,無論面積大小,都是和諧的;在改良的三合色中,將這些顏色應用于室內空間時應考慮面積差異。Günes 等在模擬室內空間的實驗中則支持色彩面積對色彩和諧的影響。Shen 等基于語言圖像尺度對室內設計色彩和諧進行定量評價,該研究與傳統的操作性和思辨性研究不同,提出色彩和諧的定義從“對應 CLD(顏色語言分布)的相似度”出發,而不是原來的“滿足人的反應”;Shen 等的另一項成果在 EXCITING-CALM 的圖像尺度上,通過 CLD 相關函數與 RHD(即參考和諧分布)的相似度來衡量顏色和諧程度,這一系統有助于提高整體室內色彩和諧水平。
色彩偏好的研究常與色彩和諧相提并論,而“偏好”更加強調個體的主觀感受,每個人的偏好也會因年齡、經歷的變化而有所改變,曾經喜愛的顏色也會與現在有差異,因此對于色彩偏好的實驗并沒有明確的定論和規律,而是對不同研究問題設定的情況下做出的針對性結論。Jiang 等在關于中國年輕人(22—27歲)對小型公寓色彩偏好的研究中發現,色彩空間中淺紅色、紅色、黃色和灰色區域有較高的偏好,對色彩空間中的綠色、灰色和棕色區域等較深的顏色偏好最低;在心率變異性喚醒方面的研究中發現,顏色空間中紅色、紫色和黃色區域的顏色對心率變異性喚醒的影響最大,而灰色和棕色對喚醒水平的影響最小。Serra 等利用 312 組色彩組合探索自然色彩系統(NCS)中色調、明度和色度對比色、相似色的喜愛程度,結果表明,最受歡迎的色彩組合是色輪中色調較近的色彩組合,觀察者更喜歡明度低于 10% 的色彩組合,同時這些背景色和色彩組合之間要有一定的明度對比。Park 等開發了“綜合調色板”作為視覺研究工具,幫助受試者只關注顏色在室內環境中的意義,而不受家具或文物的文化因素的干擾,從而測試色彩對受試者的偏好和意義,這一角度的持續研究可以幫助設計師確定,在特定文化環境中使用不同色調、色值、色度和對比度數閾。Baniani 等調查了影響個體住宅室內色彩偏好的因素,包括地區、教育和個人背景等。
3.2 室內空間色彩對人們行為表現的影響
色彩也經常被用來描述不同的情緒,在篩選后的文獻中,有 8 篇文章(占 20%)涉及任務表現、完成效率和任務完成效果等問題。Al-ayash 等在一個模擬學習空間的測試室中用 8 組形容詞(例如冷 / 暖、興奮 / 無聊、放松 / 緊張等)評估了 24 名大學生的情緒,研究結果表明藍色比紅色和黃色更能激發積極的情緒——愉悅、放松和平靜。由此可以看出,對情緒和顏色的研究是具有復雜性和挑戰性的。Yildirim 等調查了咖啡廳和餐廳中黃色和紫色室內墻體顏色對 25 名被試顧客的情緒影響,其中發現,黃色的墻體給人的感覺更寬敞和舒適。人們普遍認為顏色會影響人的行為和任務表現,顏色可以根據用戶的個人體驗喚起情感和身體反應。一些研究借助心理學試驗方法測試不同顏色對人們學習效率、任務完成度和生產力等方面的影響,這表明色彩研究可以根據其目的和可行性進行性能導向或非性能導向的實驗。Kwallek 關注色彩對生產力的影響并進行研究實驗,時間跨度從1990 年至 2007 年:Kwallek 等在 1990 年的試驗通過設置 3 種不同顏色墻面(紅色、綠色和白色)的辦公室環境,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來評估員工情緒,實驗表明受試者在紅色辦公室里表現得更緊張,他提出紅色具有最大的喚醒效應,雖然它也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分散注意力,但在特殊任務的執行中紅色環境會降低任務出錯率。1997 年,他提出了新的結論,認為對比色方案(亮紅色 vs 淺藍綠色)并沒有對生產效率有較高影響,表明色彩搭配方案和生理刺激篩選這兩個變量對人的影響是獨立的。2007 年Kwallek 等又測量了不同室內環境色下,90 名辦公室員工的文本校對表現,發現不同顏色的辦公室(白色、紅色、藍綠色)沒有顯著差異。在 Stone 的研究中,大學生在較為刺激的暗紅色室內環境中閱讀表現明顯低于在較少刺激的淺藍色或白色的室內環境下的閱讀表現。Cha 等的試驗表明,紅色被認為更沉重、溫暖、令人興奮、緊張和不愉快。在完成任務表現練習時,在白色場景中完成任務所出現的錯誤明顯少于綠色場景;同時相較于暖色調,在藍色、白色和綠色冷色調的場景中進行任務心率明顯偏低。對于配色方案與任務表現之間的關系,由于受試者所接觸色彩的色調和色值不同、執行任務的類型以及受試者自身的差異都會導致研究結果的不一致性。雖然上述文獻并沒有給出具體哪些配色方案規律會提高任務表現水平,但有研究表明,如果配色方案會引起人們過度興奮,會分散其注意力,從而阻礙他們的任務表現。因此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研究任務表現和顏色之間的關系。
3.3 室內空間色彩對特定人群的影響
以高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的文獻(14 篇)通常關注兩種空間形式:宿舍和教室。以宿舍為研究場景,色彩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幸福感有顯著影響。通過試驗表明,合理的顏色有助于延長學習的專注時間、提高表現水平并對情緒有積極的影響。忽視色彩對學生的重要性可能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如閱讀能力下降、在完成任務時錯誤率更高、感到困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影響學生的整體表現;由于學習本身需要學習者的動機、情緒和行動,因此學習環境應該考慮視覺刺激的影響因素 。雖然很多的研究已經將表現測量作為考量因素之一,但對于學習環境的進一步研究需要更多集中在測量彩色環境中高校學生們的警覺狀態和對學習的注意力等。作者認為在未來調查步驟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重要因素:① 利用實際場景設置而非虛擬場景,以保證實驗的準確性;② 通過情緒狀態概況 (POMS)、視覺環境評估和感知多方面對情緒狀態進行評估;③ 增加受試者對色彩偏好和刺激篩選能力的測試頻次;④ 使用科學測量物理反應并增加實驗時長進行定量評價。
針對學齡前兒童的研究(4 篇)主要基于兒童心理學理論,幼童(3—5 歲)對環境的色彩偏好研究和兒童室內場所的色彩應用。Read 等的研究表明,幼童色彩感知發育水平已經在 3-5 歲之間形成,因此幼童可以在選擇室內環境的顏色偏好方面具有獨立選擇能力。兒童更喜歡室內環境中的紅色;女孩們喜歡紫色;冷色比暖色更受歡迎,兒童場所色彩設計影響著孩子們的行為和認知。不同室內空間分區功能呈差異性,色彩設計也有所不同。Shan 等提出兒童室內空間的基本元素應該是明快的配色,整體的色調應該是明快活潑的,體現積極開朗的精神,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將大量的顏色融入到一個空間中。Olds 認為室內兒童護理環境色彩建議使用黃色、紫色和橙色等色調,背景色使用柔和的暖色。除了確定色調之外,還要考慮局部裝飾物的顏色,一方面可以采用“紅黃藍”等高飽和度色調作為主色調突出空間劃分,使整個空間有跳躍度;另一方面,顏色以淺色或木質為主并結合家具或裝飾來增加空間感。
色彩在建筑環境中的應用效果已被證明與醫療保健設施中患者的健康有較強的關聯性。視力衰退導致老年人使用空間時造成不適應性,促發針對衰老視覺系統的特殊需求。關注老年人的研究大多更有針對性,關注到年齡的增長造成身體機能衰老對視覺敏感性障礙,以及對環境色彩感知的特殊性。研究場景多集中在老年看護中心及養老院等老齡人口較集中的醫療服務場所。在篩選后的 40 篇文獻中,其中 2 篇關注到了老年人空間使用情況:Lomperski 的研究關注二維顏色對比和室內照明顏色對老年人室內標識可讀性的影響;Wijk 等研究檢驗了室內顏色和形狀作為圖像識別對于阿爾茨海默癥老人的支持效果。盡管如此,現有的文獻和研究成果表明,關于醫療保健環境中彩色物理環境對老年人群體的影響研究仍不夠充分,因此建立針對老年人的彩色空間具體定義,在如今人口老齡化趨勢下具有重要含義。
從文獻檢索過程中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實驗被試者為大學生(35%),其次是兒童(10%)和老人(7.5%)。將大學生作為受訪對象,一方面由于受訪者資源的易得性,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數研究問題并沒有將實驗對象的年齡納入重要影響因素的考慮范圍中。有場所和人群針對性的研究更傾向于尋找指定人群作為實驗對象:針對兒童的室內空間色彩研究多關注空間定位和尋路能力的作用;針對老年人室內空間色彩多關注色彩的可讀性。然而,將青少年(12—18 歲)群體作為研究對象的相對較少,但處于這一年齡段的青少年心理發育和知識獲取都處于人生中重要的階段,同時對于青春期學生心理狀態具有特殊性,加之在校學習和生活時間長,關注室內空間色彩對于青少年心理生理發育的影響十分重要,未來應對這一群體進行深入探究。
3.4 環境光色彩對人們生理心理的影響
理解空間中的光和照明至關重要,光線的冷暖效果在空間中可以創造不同的氛圍,照明設計在室內設計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同的設計意圖和空間功能對光的質量和照明技術都有不同要求,通過照明的亮度和顏色變化,設計師可為使用者營造不同的感受。從所檢索到的文獻來看,大多數文獻關注室內空間物體色的研究,有 7 篇文獻關注到光源色對室內空間的影響,相比之下近年來對于室內空間中光源色的研究相對較少。對于物體色和光源色的研究大致分為以下 4 種方式作為研究樣本:① 根據已知室內空間平面圖像進行三維建模并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實驗研究;② 通過真實場景或實地調研進行實驗研究;③ 對現實場景平面圖像照片通過電腦技術手段再處理并進行評價;④ 針對室內空間出現的色彩進行抽象化處理利用色塊進行實驗研究等。Mathew 等通過 Domotics 家庭自動化系統探討照明和配色方案如何提高整體設計,討論照明和顏色在室內空間中創造積極氛圍的重要性和有效性。Odabaşioğlu 等通過試驗探討了彩色照明對室內空間感知的影響,以及彩色燈光和白光在空間感知上的差異性。試驗測量了 97 名大學生對照明顏色(白色、紅色或綠色)的感受,結果顯示燈光顏色對房間的感知有所不同,但在感知結果上并沒有性別差異。室內空間在白色、綠色和紅色照明下同樣令人愉快,白色照明下,空間被認為是實用的、寬敞的和明亮的。在室內空間中,綠色照明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綠色和白色的照明被認為同樣舒適。Müezzinoğlu 等根據“空間質量”、 “社會適應”和“個人生產力”量表確定了低色溫和日光照明的空間比高色溫照明的空間對學生的感知評價有更積極的影響。室內環境的整體氛圍不僅依靠形式和空間色彩,室內的光線強度及光源色也對人們所使用的空間具有深刻的影響。同時,在這個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新型照明技術正在改變人們對顏色和光的感知,進而改變人們彼此之間與室內空間的關系,這改變了人們作為設計師在選擇顏色和光線時的選擇。傳統的光和色彩理論正受到復雜、新型照明方法的挑戰,這些方法正在改變人們在空間內的即時體驗。目前新型照明技術改變了人與人、人與形態的感知關系,因為光與光譜顏色以及其影響的形式更加具有互動性和實時調制性。
4 研究總結與啟示
通過檢索整理 40 篇近 30 年英文期刊中有關室內設計色彩定量研究的論文得知,對于這一主題的研究均結合心理學、工程學、統計學等定量實驗方法。這些實驗方法有機地結合并利用到設計學中,用以評估室內設計色彩對個體的影響。研究成果可以印證,以上多種定量試驗方法的利用為室內設計色彩對使用者的影響提供了有力依據。通過系統性文獻綜述法,歸納總結室內設計色彩定量研究的方法論和研究重點。在研究方法方面,檢索得到的文獻結合對照試驗、問卷調查、大數據收集等途徑對定量數據進行分析。在研究的重點方面,被檢索的文獻可被分為 4 個方面:室內空間色彩和諧的客觀規律與色彩偏好的動態變化之間的關系;室內空間不同色彩對人情感和身體反應喚起程度的研究;室內空間色彩對兒童、老人等不同人群類型的差異效果以及空間環境中光源色溫對身處室內環境的人們的生理心理感知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近 30 年室內色彩設計研究進展為科學與社會提供了理論基礎,有助于完善設計師室內設計的專業實踐,對人們更好地感知環境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中國色彩心理研究相對滯后,整理總結國外前沿室內色彩相關研究,有助于中國在此領域取得更多成果。通過對英文期刊中室內設計色彩定量研究的綜述,總結以下 4 個方面啟示,希望為今后中國進一步開展室內設計色彩研究提供借鑒。
(1) 以研究問題為切入點,室內設計色彩研究多關注使用者偏好、情緒及效率等心理物理學領域研究問題,應重視理性分析和科學理論對感性藝術設計的支持作用。
(2) 以研究對象為切入點,根據人群特征縮小研究范圍,有針對性地關注不同年齡、不同職業或不同文化背景等人群對于室內色彩需求的差異性,從而深挖室內設計色彩對不同特征人群的影響。
(3) 以研究方法為切入點,在如今信息時代,室內設計色彩研究應借力多模態大數據及機器學習技術,擴展色彩研究評價方式;對室內色彩數據進行批量化處理,通過增加實驗樣本量提高空間色彩實驗的客觀性和可信程度。
(4) 室內設計色彩理論與實踐研究應具有跨學科和多專業融合意識,針對室內設計色彩定量研究借鑒國外高水平定量研究成果和方法論,將設計問題研究與計算機建模、大數據抓取、深度學習工具、心理學定量研究等方法相結合,為研究提供有力依據。
(原文載《湖南包裝》2023年第4期,知網、萬方、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的學術期刊。)
參考文獻
[1] DU S S. Research on color enhancement of interior design renderings based on perceptual optimization[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ig Data and Algorithms (EEBDA). Changchun: [s.n.],2022: 1368-1373.
[2] SHEN Y C, CHEN Y S, HSU W H.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olor harmony via linguistic-based image scale for interior design[J].Color Res Appl,1996,21: 353-374.
[3] LEE H S, CHANG S J, KIM E J. Formulation of interior design color palette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igital color samples[J].Color Res Appl,2005,30: 135-145.
[4] 黃甫全 , 游景如 , 涂麗娜 , 等 . 系統性文獻綜述法 : 案例、步驟與價值 [J] . 電化教育研究 ,2017,38(11):11-18+25.
[5] KWALLEK N, WOODSON H, LEWIS C M, et al. Impact of three interior color schemes on worker mood and performance relative to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J] .Color Res Appl,1997,22:121-132.
[6] XIAO K D, LUO M R, LI C J, et al. Colour appearance of room colours [J] .Color Res Appl,2010,35: 284-293.
[7] GüNES E, OLGUNTüRK N. Coloremotion associations in interiors [J] .Color Res Appl, 2020, 45: 129-141.
[8] YILDIRIM K, AKALIN A, HIDAYETOĞLU M. Effects of indoor color on mood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7,42: 3233-3240.
[9] Read M A. Use of color in child care environments: application of color for wayfinding and space definition in alabama child care environments [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3,30: 233-239.
[10] WEISS T, YILDIZ I, AGARWAL N, et al.Image-driven furniture style for interactive 3D scene modeling [J] . Computer Graphics Forum,2020, 39(7): 57-68.
[11] PARK B H, SON K, HYUN K H.Interior Design Network of Furnishing and Color Pairing with Object Detection and Color Analysis Based on Deep Learning[J/OL].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22: 237–249.
[12] MATHEW A, MAHANTA N 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mart Interiors - Colours,Lighting and Domotics [J] .2020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liability, Infocom Technologies and Optimization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CRITO 2020).Noida,India,2020: 1335–1338.
[13] KUANG Y F, ZHANG W H.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in interior design [C] // 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Language,Art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volume 142,2017.
[14] BAI L P.Human-oriented design of color elements in the interior design [C] // 2010 IEE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Industrial Design & Conceptual Design 1, Yiwu, China, 2010, pp. 213-217.
[15] ODABAŞIOĞLU S, OLGUNTüRK N. Effects of coloured lighting on the perception of interior spaces [J]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2014,120(1): 183-201.
[16] SHEN Y C,YUAN W H, HSU W H, et al. Color selection in the consideration of color harmony for interior design [J] . Color Research & Application, 2000,25(1): 20-31.
[17] JIANG A, YAO X, HEMINGRAY C, et al. Young people's colour preference and the arousal level of small apartments [J] . Color Res Appl,2022,47(3): 783-795.
[18] SERRA J, GOUAICH Y, MANAV B. Preference for accent and background colors in interior architecture in terms of similarity/contrast of natural color system attributes [J] . Color Research & Application, 2021,47(1): 135-151.
[19] PARK Y, GUERIN D A. Meaning and preference of interior color palettes among four cultures [J] .Journal of Interior Design, 2002,28(1): 27-39.
[20] BANIANI M, YAMAMOTO 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interior color preference [J] .Color Res Appl,2015,40: 416-424.
[21] AL-AYASH A, KANE R T, SMITH D, et al. The influence of color on student emotion,heart rate, and performance in learning environments [J] .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16,41(2): 196-205.
[22] YILDIRIM K, HIDAYETOGLU M L, CAPANOGLU A. Effects of Interior Colors on Mood and Preference: Comparisons of Two Living Rooms [J]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2011,112(2): 509–524.
[23] KWALLEK N, LEWIS C M.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lour on males and females: A red or white or green office [J] . Applied Ergonomics,1990, 21(4): 275-278.
[24] KWALLEK N, SOON K, LEWIS C M. Work week productivity, visual complexity, and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in three offices of different color interiors [J] .Color Res Appl, 2007,32: 130-143.
[25] Stone N. Designing effective study environments [J]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1, 21(2): 179-190.
[26] CHA S H, ZHANG S, KIM T W. Effects of interior color schemes on emotion,task performance, and heart rate in 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J] .Journal of Interior Design, 2020,45(4): 51-65.
[27] 陳欠欠 , 吳魁 . 基于色彩心理學下的辦公空間設計應用探究 [J] . 湖南包裝 ,2021,36(4):33-35.
[28] READ M A, UPINGTON D. Young Children’s Color Preferences in the Interior Environment [J] .Early Childhood Educ,2009,36,491–496.
[29] SHAN X X, WAN M C. Spatial color analysis of kindergarten interior design based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in digital environment [J] .E3S Web of Conferences, 2021,236: 05011.
[30] OLDS A R. Child care design guide [M] .New York: McGraw Hill,2001:243-247.
[31] BOSCH S J, CAMA R,EDELSTEIN E,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in healthcare settings[EB/OL].(2015-01-01)[2023-05-26].https://www.brikbase.org/content/application-color-healthcare-settings.
[32] LOMPERSKI TJ. Enhancing interior building sign readability for older adults: lighting color and sign color contrast [J] .Journal of Interior Design,1997, 23: 17-27.
[33] WIJK H, SIVIK L, STEEN B, et al. Color and form as support for picture recognition in old age [J] .Aging Clin Exp Res, 2001,13: 298-308.
[34] BILLGER M. Colour combination effects in experimental rooms [J] .Color Res Appl,1999, 24: 230-242.
[35] MüEZZINOGLU M K, HIDAYETOGLU M L, YILDIRIM K.The effects of light color temperatures on students' perceptual evaluations in design studios [J] . Color Res Appl, 2021,46: 1006-1018.
[36] 杜嘉鈺 , 陳少芬 , 鄭家幸 , 等 . 中國人色彩認知心理及色彩圖譜探究 [J] . 湖南包裝 ,2022,37(1):27-31.
- 溫馨提示:以上近三十年室內設計色彩研究進展綜述的資訊來自設計師招聘網(設計英才網地區找工作,發布招聘信息的設計師簡歷,設計師招聘,設計師求職招聘網站),每天更新設計英才網最新招聘信息。本內容地址:http://www.docsmusichall.com/news/newsdetail-3612.html轉載請注明